賦予語言力量:話語的包裝術
一次,美國前國務卿埃弗雷特在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揭幕式上發表演講,當時遠處的群山、眼前的原野、仁立的人群、肅穆的氣氛,激起他心底的萬千思緒,他拋開講稿,即興發揮:
“站在明靜的長天之下,從這片經過人們終年耕耘而現在還安靜憩息的廣闊田野放眼望去,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脈隱約地聳立在我們前方,弟兄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來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下的這意味無窮的寂靜......”
這個開場白相當精彩,演講者受眼前氣氛的感染,并由此觸發了靈感,即興發揮,字字句句都震撼了聽眾的心。
在一次社交禮儀的講座上,心理學教授范倫丁這樣說道:“想要使自己的話被人聽進去,就要讓自己的話充滿生命力!蔽覀兠總人說話的目的就是想讓人聽進去,沒有人想要說些無人法意的廢話。一句充滿生命力的話,不僅會實現它本身作為話語的功能,還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語言的包裝藝術,讓我們講的話充滿力量。
美國前國務卿埃弗雷特的演講之所以如此感動所眾。是因為他的演講詞充滿了生命力,優美而有感情、有力量,說進了人的心坎里。
講話風趣是一種“快語藝術”它突破慣性思維,遵循反常原則,想得快,說得快,觸景即發,涉事成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將軍間一位戰士“馬克思是哪國人?”戰土想了會兒說“法
國人!睂④娬f:“戦,馬克思搬家了?”對于常識性的問題都答不對,將軍當然不快,但這一“岔”,構成了幽默,也包含了對戰士的批評教育。
前面我們提到了運用修辭技巧可以點綴我們的語言,如果使用極度的夸張、反常的妙喻、含蓄的反語,以及對比、擬人、移就、對偶......就會給語言帶來更為突出的效果。
如果我們做個“有心人”,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材料豐富起來,例如諺語、格言、趣聞、笑話等,我們可以提取、改裝并加工利用,這樣我們的語言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