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在工信部最新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中看到,其對國內鋼廠在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工藝與裝備、生產規模和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這六項提出具體要求,鋼鐵企業只需滿足這六項條件,即可向工信部上報材料、申請“符合規范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和2010年版準入條件相比,2012年文件中去掉了有關鋼鐵企業獲得政府項目核準的要求,在2010版文件中,工信部要求鋼企提交“有關土地、項目核準或備案等審批文件、證明文件”。
換言之,國內鋼廠,即使尚未獲得發改委項目“準生證”,也可以向工信部申請“符合規范”。
國內鋼鐵專家、“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俞連貴對記者表示,這表明工信部開始正視國內規模龐大的未經核準的所謂“黑戶”產能。
俞連貴表示:“所謂的‘黑戶’,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產能規模十分龐大,從工信部角度來說,將所有這些產能砍掉是不現實的!
俞連貴表示,過去在鋼鐵等產業項目的審批上,缺乏健全的法制,按道理,只要不是法律禁止進入的產業,在工商部門進行注冊,正常繳稅、那就是一個“合理、正規”的企業,不能說關就關、說停就停。
國內另外一位鋼鐵專家徐向春也認為,目前全國鋼鐵“黑戶”產能多達三億噸,符合新六項準入條件的鋼廠將有望逐步獲得正名。
記者注意到,在環境保護上,2012版準入條件較2010版要求更高,其中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過1.63千克,比上次下降0.17千克,噸鋼新水消耗不超過4.1立方米,比上次下降0.9立方米。
而在工藝裝備先進程度上,新版文件有所松動。2010版要求鋼廠高爐有效容積1000立方米及以上,轉爐公稱容量120噸及以上,電爐公稱容量70噸及以上,2012版則要求高爐有效容積400立方米以上,轉爐公稱容量30噸以上,電爐公稱容量30噸以上即可。
對于鋼廠產能規模,新版準入條件要求2010年普鋼企業粗鋼年產量100萬噸及以上,特鋼企業30萬噸及以上,且合金鋼比大于60%。業界專家表示,100萬噸門檻并不算高,早已在業界預料之中,并不會導致大批鋼廠關門。
工信部在上述文件中還重申,從2013年期,嚴禁鋼廠生產二級螺紋鋼筋、熱軋硅鋼片。
據記者了解,在螺紋鋼淘汰升級上,河北鋼廠走在前列。2011年1月1日開始,河北鋼鐵集團旗下承鋼公司率先在國內淘汰了二級螺紋鋼(HRB335)。
據統計,目前二級螺紋鋼占市場份額60%左右,約1億噸。不過上述專家俞連貴表示,大部分二級螺紋鋼制造商可以通過工藝升級,生產強度更高的三級螺紋鋼,因此這一政策對鋼鐵企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